中国制造如何迈向高质量?标准引领是关键答案

2025-09-08

94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了我国在先进制造标准化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发布会由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孙延峰主持,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副司长郭晨光,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及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沪兵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顶层设计与标准供给双管齐下,构建先进制造标准体系

  肖寒司长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总局将先进制造标准化作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工作。

“十四五” 以来,我国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与加快标准供给,为先进制造发展搭建坚实框架。在顶层设计层面,2024年多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年版)》,20257月又出台《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从原材料、智能制造、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入手,明确标准建设方向,推动产业向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迈进。

  标准供给方面,“十四五” 以来,我国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累计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其中,智能制造领域491项标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新能源汽车领域95项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太阳能光伏领域221项标准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同时,近20%的团体标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国家标准与团体标准互补的供给格局。

2025年以来,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我国进一步加大标准供给力度。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透露,今年已发布相关国家标准600余项:高端化领域,《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 精度检验》国标突破传统机床精度局限,满足航空航天大型精密零件加工需求;绿色化领域,《冶金石灰窑中二氧化碳回收处置技术规范》推动钢铁企业吨钢减排二氧化碳140千克;智能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为企业解决转型路径模糊等问题提供系统性方案。

国际标准突破与“一带一路” 应用并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标准话语权与“一带一路” 标准联通成为产业 “走出去” 的关键。肖寒指出,“十四五” 期间,我国在先进制造国际标准领域成果显著: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 26个,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组召集人486个;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90%

  这些国际标准不仅助力产业竞争力提升,更在新业态培育、经贸便利化、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脑机接口领域术语与数据格式国际标准统一全球技术认知,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引领行业发展,《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推动产业链协同,光伏领域碳足迹核算国际标准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在“一带一路” 建设中,我国标准通过 “软联通” 促进 “硬联通”。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介绍,我国牵头制定的混流式水轮机压力脉动换算国际标准应用于 “一带一路” 重点工程验收,智能制造领域多项国际标准被多国采用;在标准互认方面,中俄完成35项中国汽车标准被智利、厄瓜多尔、尼日利亚等国采用,中老共建电力标准支撑老挝500千伏电网项目,中国智能制造标准还支撑了长安汽车泰国工厂、北汽南非工厂等海外项目建设。

智能制造标准显成效,未来产业标准布局抢先机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标准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魏宏表示,我国已构建覆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智能工厂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引导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端装备研发应用。目前,我国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 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级智能工厂,**级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果显著。

  面对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制造业大省江苏率先探索标准引领路径。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沪兵介绍,江苏已编制未来产业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合成生物、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委会,近年来牵头制定国际标准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8项,发布《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关键标准。下一步,江苏将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探索未来产业标准 “揭榜挂帅”,强化国际合作,推进标准应用试点,力争在未来产业赛道抢占标准高地。

明确未来方向,持续以标准赋能制造强国建设

  对于后续工作,各部门均明确重点方向。市场监管总局将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加强国际交流;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同时强化标准实施监测,推动标准与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江苏则计划进一步完善未来产业标准体系,打造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标准高地。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应用,从国内标准到国际突破,我国先进制造标准化工作已形成多维度、全链条推进格局。未来,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实施,标准将持续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文章来源:仪表网


阅读0
分享